體操天后西蒙拜爾斯退賽:為什麼運動選手的心理健康議題很少被討論?

Simone Biles西蒙拜爾斯退出東京奧運
美國體操天后Simone Biles先前因為心理健康因素而宣布退出奧運 (AP Photo/Gregory Bull)

美國體操天后西蒙拜爾斯(Simone Biles)先前表示自己因為心理健康因素而決定退出奧運。她將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第一優先的決定獲得了大眾普遍的支持。她不是第一位有心理健康問題的運動員,卻是少數勇於做出如此選擇的選手。

時間倒轉到2019年,當時擁有23面奧運金牌的游泳選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就坦承自己飽受憂鬱及焦慮所苦,並且曾有自殺的想法。

運動員不為人知的心理健康問題

研究發現,運動員比常人更容易有「高度或超高度的心理困擾」(psychological distress),並且更有可能有憂鬱或焦慮等現象,而其中16-34歲的年輕族群佔了最大的比例。

另外,更有數據顯示出,精英運動員(elite athlete)中有至少35%的人有心理健康危機,並可能表現出飲食失調、虛脫、憂鬱、藥物濫用、焦慮、失眠等問題。

日本網球名將大阪直美(Naomi Osaka)在今年6月坦承自己飽受憂鬱症困擾 (cnn)

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來源

首先,運動員幾乎每天或每星期都需要面對比賽,頻繁的賽事極有可能讓他們產生焦慮或憂鬱的現象。

此外,運動員還得面對頻繁旅行、受傷的風險、維持體態、過度訓練、年齡老化、與隊員的相處、來自大眾的期待等事情,這些日常都成為了他們心理健康問題的來源,更別提及他們也要處理普通人平常會面對的壓力。

然而,這些議題卻鮮少受到討論

污名化及標籤成為最大兇手

在2019年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曾以「精英運動員的心理健康」為題發佈共同聲明。內容指出,大眾或是個人對於心理健康問題的污名化,對於運動員尋求心理健康治療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運動員時常被大眾或媒體貼上「強悍」「專注」「自信」的標籤,體壇也流行著這樣的文化。這些假設似乎說明了只有心理足夠強壯的運動員才能夠成功,也導致選手們的心理健康問題鮮少被拿來討論。

時代變了!這次奧運不一樣!

在過去研究總聚焦於生理傷害對於運動員的影響,相比之下,在選手心理健康的研究顯得十分有限。然而,在近幾年這些議題逐漸受到專家及選手所談論。本次的東京奧運成為首次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為選手及教練提供心理健康問題的應對指導,並且提供24小時的幫助。

畢竟運動選手也只是常人,就像知名日本網球選手大阪直美所說的,“It’s O.K. Not to Be O.K.”

參考資料:

https://www.physio-pedia.com/Mental_Health_of_Elite_Athletes#cite_note-3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2026315/

https://bjsm.bmj.com/content/53/11/667

https://believeperform.com/the-stigma-of-mental-health-is-it-increased-for-athletes/

https://sparlinmentalhealth.com/athletes-and-mental-health/

https://time.com/6082203/tokyo-olympics-mental-health/

https://olympics.com/ioc/news/mental-health-matters-helping-athletes-to-stay-mentally-fit

You may also like these